近日,宁夏西吉县林草局公告称,招募野猪捕猎队伍和无害化处理队伍。随着公告的发布,网上也是闹得沸沸扬扬,野猪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24年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一份复文称,经过科学、综合评估,野猪在我国28个省份广泛分布,数量已达200万头,部分省份野猪数量过高,致害省份多达26个,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这也凸显了当前野猪泛滥的严峻形势。
其实,不只是中国,治理野猪是国际难题,欧洲国家大街上也常出现野猪,他们也用过节育、驱赶、猎杀等手段,但仍苦不堪言。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除了专家们分析的野猪的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快速的繁殖速度外,还有就是生态失衡。野猪,古来有之,但翻阅史料关于野猪泛滥的记录少之又少,为什么?生态平衡,在古代有控制野猪数量的大型猛兽存在,野猪就不可能快速繁殖。而现代呢,世界各地的大型猛兽锐减,天敌的减少,野猪繁殖势必变得肆无忌怛。
野猪成灾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显著的。野猪频繁啃食农作物,破坏农田结构,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和人身安全问题,成为人民群众的一大困扰。据四川省2021年的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每年上报野猪致害7000-8000次,毁坏农作物等造成的损失约2.15亿元。这还是四川省一省,如果从全国看损失会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不得不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应对野猪泛滥问题。
为有效缓解野猪致害问题,国家林草局于2023年6月发布公告,将野猪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中调出。这一调整意味着野猪不再享受“三有名录”保护野生动物的特殊待遇,为地方政府和群众采取猎捕等防治措施提供了法理依据。然而,笔者认为,单纯依靠猎捕并非长久之计,如何在生态保护和减少野猪致害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面对野猪泛滥的严峻形势,国家虽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在山西、四川、福建等14个省份启动防治野猪危害综合试点,通过组建专业狩猎队、建设控制阻隔设施等手段,缓解野猪致害问题。但笔者认为,除了猎捕和无害化处理外,生态恢复和公众参与才是解决野猪问题的关键。国家应该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开展野猪生态学研究,为科学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应该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野猪泛滥问题的辨识度和参与度。通过恢复生态系统,恢复生态链、食物链等措施,促进生态平衡,恢复大自然自身对野猪数量的控制能力。
野猪问题的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尽快从单纯猎捕到综合防治的生态转型,这不仅是对野猪问题治理策略的调整,更是对“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理念的践行。通过科学评估、综合施策、生态恢复和公众参与,才能有效解决野猪泛滥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END
文/pierre 编/angel
扫码关注我们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bhha.com.cn/news/1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