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进村的东北虎到底从哪儿来?

4月23日,一只野生东北虎闯入黑龙江省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咬伤村民、击碎车窗,被控制后已转运至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该事件引发广泛社会关注和热议。26日,针对社会关注的目前虎的身体状况如何、该虎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出现在该地区及未来如何加强东北虎中俄跨境保护等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我国首次在野外成功救护东北虎

“23日17时,应急专家组抵达野生东北虎活动区域时,东北虎已在居民区长时间停留,且天色已晚,可视距离短,管控难度大,不具备驱回野外的条件,经过分析研判,决定分成2组对东北虎实施麻醉救护。”黑龙江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白旭辉介绍。

18时,趁东北虎在民房旁边2个储材垛中间趴卧的有利时机,救护专家分2组靠近并用吹管成功将麻醉药射进东北虎体内,东北虎随即产生正常应激反应,跃出藏身处攻击救援车辆,将轮胎咬爆后奔行200余米后躲入涵管。此时,专家判断由于东北虎体重较大,第一次麻醉未深入肌肉层,决定使用麻醉枪再次对其进行麻醉。

21时,救护专家使用麻醉枪将麻醉药成功注入老虎体内。确认麻醉成功后,将东北虎装入运输笼内,后被运至中国横道河子猫科动物繁育中心进一步观察。据初步检查,这只东北虎体重450斤,雄性,2-3岁,营养状况较好,体壮。

“我们对虎进行全封闭隔离管理,专人负责饲喂,由动物检验检疫部门对其进行为期45天的隔离检疫观察,并做好每天的饮食、排便、吼叫等行为的记录和观测。目前,虎的身体状态恢复良好,已开始进食、饮水。”中国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总工程师刘丹介绍。

“这是我国首次成功救护野生东北虎。”白旭辉说,“东北虎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在维持健康生态系统功能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东北虎对栖息地的生态环境要求很高。这次东北虎在密山出现,也说明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适合东北虎豹在此栖息繁衍。”

启动溯源工作 不日将会获得结果

此次东北虎出现后,对于这只虎从何而来引发广泛社会关注。对此,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主任、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教授张明海表示,该虎近日活动于中俄边境地带,但尚不能断定来自哪方。“从俄罗斯科学院东北虎研究同行获取的相关信息显示:4月22日,俄方有关部门在这只虎出现点附近区域的俄方边境一侧监测到,这只虎由中方一侧进入俄罗斯境内;23日凌晨,俄方又监测到该虎由俄方境内返回中国境内。23日上午8点左右,该虎出现在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据张明海介绍,准确的溯源需要中俄双方共同从两个途径进一步核实:一是虎体侧花纹比对,这项工作简捷快速;二是虎DNA鉴定核实,这项工作需要一定时日。不管哪种途径,虎溯源的结果都会出现三种情形:俄方拥有该虎花纹或DNA数据,并能明确说明该虎具体来源,则证明了该虎来自于俄罗斯;反之,俄方目前没有该虎花纹或DNA 相关数据,则需要中方核查已有的东北虎花纹和DNA数据库,并说明该虎具体来源,则证明该虎就是中国境内分布的东北虎;第三种可能出现的情形:中俄双方虽然能提供出该虎花纹或DNA数据,但中俄双方均不能说明该虎的具体来源,那么只能根据这只虎发现的先后次序,推断虎的来源。

“目前有关这只东北虎溯源工作已经正式启动,虎的体侧花纹和DNA样本已经获得,正由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中心负责鉴定,并与俄方联系核对,不日将会获得结果。”张明海说。

国家林草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姜广顺指出,通过现代监测技术的应用,对野生虎种群资源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和数据积累,初步建立了中俄联合监测数据库,为该救护虎的溯源提供的重要的科学依据,特别是影像数据库和遗传信息数据库为该虎的快速溯源,确定是否来自中国虎豹公园区域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探索建立野生东北虎群群资源动态监测数据库,包括‘自动相机影像花纹数据库、粪便分子遗传信息数据库、足迹影像数据库、猎物种群监测数据库以及栖息地质量监测数据库’,记录了中国的野生东北虎种群资源的变化和动态。”姜广顺说,“近5年我国已经记录20只左右的东北虎幼崽,种群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该只东北虎的发现也是野生虎种群自然扩散的结果。”

姜广顺指出,通过长期中俄东北虎的跨境联合监测,我国与俄罗斯科研部门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近来对频繁跨境的俄罗斯入境虎“拉佐夫卡母女”“库甲”“鲍里斯”“赛罕”等老虎成功的跟踪和监测,也将与俄方科研监测部门联合确认该虎的具体来源提供了保障。

建立有效的中俄跨境保护机制

针对这只东北虎为何会出现在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张明海分析,从虎自身的特征看,该虎为2-3岁的雄性亚成体,这个年龄恰恰是刚离开母虎营地开始独立生活,也是刚刚达到性成熟的青年虎。此时期的东北虎正在独自探究新的栖息环境,寻找适宜栖息地,建立自己的领地,这一过程的活动范围较大。但虎的独立生存能力,特别是其自身的捕食技能、躲避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危害的能力、森林辨识方向能力等未达到成年虎水平。这一点从其在农田地扑倒农民、藏匿于居民区等实际情况可以证明。

从虎出现的地理区位看,白鱼湾镇临湖村,紧邻中俄界湖兴凯湖,虽然是一农田斑块,但其周边都有连绵起伏的森林环境,此区域为完达山西南丘陵地带,历史上曾是东北虎的分布区,近几年该区域附近也曾出现过东北虎踪迹。

张明海指出,在密山市发现东北虎出没具有较大意义,也是东北虎保护研究者渴望发现的情形。因为在中俄跨境东北虎生态廊道规划中有一条最为重要和亟需打通的生态廊道:完达山东部——完达山西部——老爷岭北部——老爷岭南部。这条生态廊道如果能够修复,则可把俄罗斯锡霍特阿里东北虎大种群与豹地公园小种群假道中国连接起来,从而实现种群遗传基因交流渠道,也为我国珲春——东宁东北虎种群扩散提供有效迁徙廊道,这将极大降低我国东北虎现有栖息地隔离程度。但该廊道修复的最大难度就是密山——鸡东区域存在面积较大农田和村落分布隔离。因此,该区域东北虎活动情况非常值得关注和期待。

“中俄边境东北虎频繁跨境活动的生态廊道区域存在着军事围栏、交通设施和农业开垦破碎和分割栖息地的问题,尽管中俄两国政府在东北虎生态廊道上已经建立了一定数量的保护区,但在部分关键区域仍存在严重的保护空缺。从老虎全球保护策略看,打通生态廊道,使这些碎片化的栖息地有效连通,成为东北虎保护的重中之重。中俄应建立起有效的跨境保护机制,共同保护好东北虎这一濒危珍稀物种”,张明海表示。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士英)

原标题:《进村的东北虎到底从哪儿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