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是戚继光在目睹了山东沿海一带,百姓受到倭寇烧杀抢虐时所发出的感慨,戚继光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操显而易见,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悲悯情怀更是感人肺腑。
众所周知,明朝时期,海上倭寇横行,战火连年不断,在局势一度紧张的情况下,朝廷官员举荐能力突出的戚继光担任将军。
戚继光
戚继光不负众望,组建了一支强大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戚家军,在驰骋疆场的数年间,斩敌首级无数,所向披靡,纵横东亚,被誉为“常胜军”,是十六、十七世纪东亚最强的军队。
但也是这样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却在浴血奋战保卫国家后遭到了朝廷的歼灭与屠杀,戚家军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可悲!可叹!明朝此举属实可憎!可恨!
抗倭英雄
连战连捷,一度封神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戚继光早期能在军事上有所作为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伯乐——明朝首辅张居正的赏识和推荐,于是便有了在山东沿海抵抗倭寇的机会。
彼时明朝军队海上作战经验十分欠缺,面对熟悉水性的倭寇不堪一击,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戚继光召集了3000多个农民组成一支军队,并结合之前的抗倭经验加以严格的作战训练,早期的戚家军得以诞生,战必胜的神话由此拉开。
嘉靖四十一年即公元1562年,倭寇横行于福建一带,戚继光联合福宁、连江等地戮力抗倭,先后一举攻下多个地区,福建一战,戚家军横扫这一带倭寇。
明朝倭寇入侵我国
嘉靖四十二年即1563年,兴化城被倭寇占领,戚继光作为先锋带领军队前去支援,在围攻平海和陈胜追击的途中,先后斩杀倭寇共计五千,兴化之战戚家军大败敌寇。
嘉靖四十三年即1564年,一万多倭寇围攻仙游,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将其攻克,于王仓坪斩首数百级,逃到海上的倭寇被戚家军击败,同年,劫掠潮州的倭寇被一举全歼,仙游之战,戚家军大获全胜。
也是这样一支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的戚家军,却随着戚继光的离任而逐渐走下坡路甚至全面崩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明朝水上战役
首辅遇难,遭受牵连
说到戚家军,人们首先想到的核心人物戚继光,作为军队的灵魂人物,戚继光既是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也是书法家和诗人,是世间难得一见的全才。
与此同时,戚继光也十分擅长兵器铸造和军事工程建设,曾开创性地在长城修建了空心敌台,在作战时可攻可守,堪称一大奇迹,对守卫国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而明朝自嘉靖到万历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作为三朝首辅的张居正对明朝政治的影响颇深,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都作用极大。
影视作品里的张居正
张居正一生一心为民,竭尽全力辅佐明朝皇帝治理国家,为百姓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戚继光能在军事上从崭露头角到一呼百应也离不开这位首辅的举荐。
然而人心难测,天有不测风云,万历年间,张居正受到居心叵测之人的排挤与打压,在有心人的算计下,一代首辅惨遭清算抄家。
在朝廷中没有了张居正支持和庇护的戚继光也被百官弹劾,无奈之下,戚继光被迫离开戚家军,离开后的戚继光由于没有俸禄也就没有了生活来源,一代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誓死捍卫国家安全的明朝名将在饥寒交迫中让生命终结。
万历皇帝画像
战前承诺,却成儿戏
没有了戚继光的戚家军可想而知情况有多艰难,曾经被一度封神的英勇部队在明朝到处被其他军队排挤,举步维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威风凛凛的戚家军让其他人嫉妒甚至心生怨恨,逐渐成了不怀好意之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早在戚家军驻守北方蓟州时,戚继光调动南北方军队用于军事布局,直接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从此埋下了明朝南北方军队的祸根。
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愈演愈烈,戚家军甚至面临军饷被拖欠的窘境,即使用正当手段讨要军饷,也被时任蓟州镇总兵的北方人和其他首领称为“刺头儿”,戚家军的生活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处境也愈加艰难。
戚家军
万历二十年即公元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朝鲜向明朝求援,于是明朝应允并派出李如松等将领带兵出征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其中就包括战斗力强悍的戚家军。
入朝作战前夕,军队首领向南军将士承诺出征一年,可拿到军饷和丰厚的补助共计43两银子。战斗力本就勇猛的戚家军在朝鲜作战时更是表现极为出色,屡建奇功,大家有目共睹。
在第二次平壤之战中,戚家军一如既往地积极作战,一路凯歌,势如破竹,是第一个冲上平壤城头的军队,立下了平壤之战的头功。
然而作为军队统帅的李如松是北军的核心人物,在战功的分配上明目张胆地偏袒北军,并把南军的战功和戚家军的平壤“首叙”之功悉数归结给北军。
首领李如松赏罚不明的做法让南军十分愤怒,但却无处可争,这给明军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平壤首级大功南军尚未获得分毫,军队作战意志也大不如前。
李如松画像
蓟州兵变,惨遭屠杀
实际上,自张居正去世之后,明朝的财政状况便不断恶化,拖欠军饷成了常态,有不少士兵早已适应,并习惯了在朝鲜劫掠百姓。
然而不能适应的戚家军却成了“异类”,不仅军纪严明,不欺压朝鲜百姓,而且还积极向朝鲜人传授武术阵法,堪称一股清流,朝鲜人民甚至还一路立碑颂之。
在明朝后期,拖欠军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北军主要以集中资源供养少量精锐家丁骑兵为主,而曾在抗倭战争中受到优厚待遇的南军却无法理解。
浴血奋战的明朝军队
朝廷拖欠军饷太久导致戚家军生活出现严重问题,养家糊口更是难上加难,无奈之下,食不果腹的戚家军集合起来向首领讨薪,希望获得应有的军饷,并兑现平壤之战中率先登城的商银。
彼时的蓟州总兵王保是北方人,一直维护北军的利益,对于戚家军集体讨饷的做法深恶痛绝,震怒之下以谋反为由在练武场上肆意击杀戚家军,蓟州兵变由此爆发。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bhha.com.cn/news/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