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广东省广州市禺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禺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禺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禺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宅基地是农村村民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农民拥有使用权而非所有权。鉴于宅基地闲置现象的增长,2023年国家提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鼓励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获得财产补偿。江苏省“一户多宅”、面积超标、宅基地闲置和农村空心化等问题突出,是宅基地改革政策的长期输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研究表明,苏南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远低于苏北,主要因为苏南地区(   

A.人均收入高       B.闲置土地少

C.土地价值高       D.就业机会多

2.为促进苏南地区农户自愿退出闲置宅基地,建议(   

加强农民就业培训②完善农民购置住房金融体系③鼓励农民返乡养老

④推动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⑤限制农民迁移户口⑥适度提高宅基地退出补偿款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雄安站综合交通枢纽(简称“雄安站”)是京雄城际铁路最大车站。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是该站的特点。车站进行了“站桥一体化”设计(桥梁结构和车站建筑结构组合在一起,承轨层距离地面16.4m),并在椭圆形屋顶部分设置了光伏发电系统,平均年发电量约583万kW·h,在运营模式方面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并网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雄安站“站桥一体化设计”的优势有(   

①提高了空间利用率②利于站内商业开发③实现站内交通转换④增加文化空间氛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将光伏发电设施安装在车站屋顶上可以(   

A.减少电力投资       B.实现电力自给       C.保证供电稳定       D.节约土地资源

          

北京时间2024年4月9日凌晨,2024全球唯一一次日全食在北美洲多地上演。观测证实,日全食期间,电离层电子浓度会发生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这次日全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会造成地球温度明显下降       B.可能对无线电短波通讯造成一定干扰

C.有机会看到完整的光球层       D.可同时看到美丽的极光

6.日全食发生之时(   

A.北京玉渊潭的樱花烂漫       B.伦敦民众沉浸在日全食的黑暗中

C.纽约的正午日影正在变长       D.墨西哥的日全食出现在西北方向

          

为了分析绿洲区地表辐射收支状况和地表反照率特征,某研究团队记录了新疆昌吉市佃坝绿洲3-11月各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辐射能)的变化。图示意佃坝绿洲某日太阳总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和地表长波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广东省广州市禺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7.图中甲、乙、丙分别对应(   

A.太阳总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    

B.太阳总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反射短波辐射

C.反射短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太阳总辐射

D.反射短波辐射、太阳总辐射、地表长波辐射

8.该日所处的月份最可能是(   

A.3月       B.8月       C.9月       D.11月

          

土壤容重是描述土壤压实度的指标,它表示一定体积内土壤干物质的重量。研究表明,表层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图示意某河流上游山地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广东省广州市禺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9.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A.祁连山脉       B.横断山脉       C.太行山脉       D.武夷山脉

10.与该山地表层土壤容重呈负相关的是(   

①气温②降水量③海拔④生物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水源涵养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核心,其本质是各生态系统通过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实现对水流、水循环的调控功能。表示意2000—2020年某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单元水源涵养量及总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利用类型

平均单元水源涵养量/mm

水源涵养总量/10⁶m³

2000

2010

2020

2000

2010

2020

农田

15.68

17.93

20.25

35.73

30.83

37.21

林地

26.92

28.29

32.41

13.05

14.35

17.38

灌木

21.33

23.93

27.37

0.30

0.15

0.60

草地

12.94

14.04

15.97

132.57

150.83

166.98

裸地

12.16

13.17

14.68

0.30

0.54

2.03

不透水面

10.55

10.59

13.40

1.27

1.60

2.26

11.与各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单元水源涵养量密切相关的是(   

A.降水       B.地下径流       C.蒸发       D.下渗

12.根据表格可推断该市年均降水量大概是(   

A.100-200毫米       B.300-400毫米       C.500-600毫米       D.700-800毫米

          

地下盐岩因挤压作用出露地表,形成盐底辟。西亚扎格罗斯山下发育大量盐底辟,某大型盐底辟一坡有土壤覆盖,一坡盐岩裸露。有土壤覆盖的一侧发育盐溶洞,且盐溶洞规模仍在扩大。图示意该大型盐底辟两侧水循环的差异。完成下面小题。

广东省广州市禺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3.盐底辟有土壤覆盖的一侧蒸发更强,主要是因为(   

A.深层下渗量更小       B.年降水量更大       C.地表径流量更大       D.涵养水源更多

14.盐溶洞仅出现在有土壤覆盖的一侧,主要取决于两侧(   

A.流水停留时间差异       B.蒸发量差异       C.溶解盐输出量差异       D.岩性差异

          

近日,瑞幸咖啡与贵州茅台联名推出的咖啡“酱香拿铁”正式上架开卖并很快火爆全网。贵州茅台镇有“中国第一酒镇”的美誉,它利用本地糯高粱和有“美酒河”之称的赤水河河水酿造“中国国酒”茅台酒,并且严格按照端午踩曲、重阳投料,酒发酵过程中糟醅充分与空气接触等独特的生产工艺进行酿造。完成下面小题。

15.实践证明“离开了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茅台镇酿制优质白酒的条件包括(   

①优质水源②独特的酿造工艺③优质的原料④市场需求量大、品牌价值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酱香拿铁”在短时间火爆全网的最主要原因是(   

A.独特的酱香风味       B.严格的生产程序和独特的生产工艺

C.品牌跨界合作       D.通过网上直播等宣传手段扩大了市场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南地区的巍峨高山峡谷间分布着大片的干热河谷,局部的高温低湿气候特征为热带农产品种植提供了独特的条件。攀枝花市因地制宜发展芒果等热带水果的种植,使其成为了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又因良好的生态环境,攀枝花正着力打造“康养(健康、养生、养老)之都”。  

材料二 图1为攀枝花市附近部分地理事物略图。图2为干热河谷垂直植被及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广东省广州市禺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从水热条件角度简析不同海拔农业土地利用的合理性。

(2)试分析攀枝花市大力发展芒果产业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3)请为攀枝花打造“康养之都”提出合理化建议。

18.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蒙古奥罗格湖地处奥罗格盆地腹地,湖盆宽且浅。戈壁阿尔泰山北麓诸多山地河流向北流入奥罗格盆地,在出山口发育一系列冲积扇。在地质历史时期,奥罗格盆地气候反复变化,奥罗格湖面积变化幅度极大,冲积扇剖面呈现水力沉积和风力沉积交替的形势。气候变化以及冲积扇的发育最终导致大约1.5万年前戈壁阿尔泰山诸河无法汇入奥罗格湖,散流在扇面上逐渐消失。近些年来,奥罗格盆地气候呈暖干化,奥罗格湖水位有所下降。如图示意奥罗格盆地的位置和地形。    

广东省广州市禺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描述戈壁阿尔泰山北麓冲积扇沉积物的特征,并简述其特征的成因。

(2)分析该区域冲积扇剖面中风力沉积物的形成条件。

(3)简述近些年来奥罗格湖水位下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下垫面冰川、冻土、湖泊等广泛发育,被誉为地球第三极和亚洲水塔"。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平均气温距平变化显著(下图)。

广东省广州市禺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描述19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特征。

(2)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冰川面积的变化对该区域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D

B

A

A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D

A

A

D

 

 

 

 

          

1.C    2.A

【知识点】乡村的土地利用及空间结构、合理利用城乡空间及城乡一体化的意义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苏南地区经济更发达,因此土地价值高,农户因看好宅基地升值空间而选择保留宅基地,C正确;人均收入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无法判断闲置土地多少,B错误;就业机会多对于宅基地退出具有促进作用,D错误。故选C。

2.结合所学知识,加强农民就业增训能推动农民融入城市,①正确;完善农民购置住房金融体系能降低对宅基地的依赖,②正确;鼓励农民返乡养老会增大对宅基地的依赖,导致宅基地暂时闲置,③错误;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宅基地关系不大,④错误;限制农民迁移户口不符合我国户籍管理放宽的背景,⑤错误;适度提高宅基地退出补偿款能提高农民自愿退出闲置宅基地的积极性,⑥正确。故选A。

【点睛】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建了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地三种类型。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3.C    4.D    

【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

【解析】3.桥梁结构和车站建筑结构组合在一起,承轨层距离地面16.4m,能够减少土地的占用,提高了立体空间利用率,①正确;车站主要用于运输活动,与商业开发关系小,②错误;“站桥一体化”设计能够实现站内交通转换,提高效率,③正确;“站桥一体化”设计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是该站的特点”,增加文化空间氛围,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光伏发电设施安装在屋顶上,有效利用空间资源,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节约土地资源,D正确;光伏发电设施安装在屋顶上,并要接入公共电网,电网投资较大,A错误;该类项目运营模式方面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并网方式,并不一定是实现电力自给,B错;光伏发电受天气、昼夜变化影响,供电的稳定性不高,C错误,故选D。

【点睛】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主要部件由电子元器件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5.B    6.A

【知识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日影方向与长度变化

【解析】5.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日全食发生时随着月球遮挡住太阳辐射,大气层高处的电离层也会发生一些相应变化,这暂时会对信号需经过电离层反射的无线电中波、短波通信造成一定干扰,另外,日食造成的降温不会很大,A错误,B正确;日全食期间,太阳光球层被月球遮挡,看不到完整的光球层,C错误;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在北美洲多地上演日全食期间,不可能同时看到美丽的极光,D错误。故选B。

6.北京玉渊潭的樱花烂漫是在4月,故本次日全食发生之时,北京玉渊潭的樱花烂漫,故A项正确;本次日全食在北美洲多地上演,伦敦民众不会沉浸在日全食的黑暗中,故B项错误;日全食发生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纽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正午日影变短,故C项错误:墨西哥主要属于西六区,北京时间(东八区)2024年4月9日凌晨,墨西哥时间为午后,距离日落时间尚早,此时太阳应该在西南方向,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日全食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7.A    8.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解析】7.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有明显的日变化,在8点到20点之间才存在辐射量,同时,甲的辐射量远远大于乙的辐射量,且变化幅度较为明显,因此,甲为太阳总辐射量,乙为反射的短波辐射量;丙的日变化较小,且夜晚也存在该辐射,因此为地面长波辐射,综上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图表为绿洲地区3到11月份各辐射通量,太阳总辐射从8点之前开始出现,到20点之后消失,说明该地昼长时间大于12小时,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地昼长夜短,符合月份为8月份,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三个过程。太阳辐射能传播到地面的过程中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大部分通过可见光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偿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9.A    10.C

【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解析】9.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山脉海拔高度达到4000多米,且在低海拔地区植被为山地荒漠草原,说明本地区低海拔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形成草原,该山脉最有可能为祁连山脉,A正确;横断山脉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海拔较低处植被为森林,B错误;太行山脉和武夷山脉平均海拔高度较低,达不到四千米以上,CD错误。故选A。

10.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表层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因素即与当地表层土壤容重呈负相关。结合上题可知,该山脉有可能为祁连山脉,该地区气候较为干燥,水分成为制约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水分影响植物生长,生物量影响土壤有机质,②④正确;气温和海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土壤有机质来源,但影响较小,排除①③。故选C。

【点睛】土壤容重指一定体积内土壤干物质重量,可用来估算土壤水分、养分(有机质)含量,描述土壤压实度等,能够反映土壤的生产力水平,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容重小。

11.D    12.B

【知识点】水循环的意义、影响植被的因素

【解析】11.水源涵养量与地表植被直接相关,一般而言植被覆盖率越高的地区植物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表现为下渗越强,从平均单元水源涵养量数值看林地最高,不透水面最低,这说明森林植被由于地表水平均单元下渗最多,植被通过下渗的水对地表水进行储存,能更好的实现对水流、水循环的调控功能,D正确;不同的自然植被类型是不同气候的体现,但对气候的影响较小,植被的种类不同对气候中的降水和蒸发影响很小,排除AC;地下径流的补给途径是下渗,地下径流与地表径流并非直接联系,对平均单元水源涵养量的作用不如下渗更密切,B错误。故选D。

12.据平均单元水源涵养量可知自然植被下林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强,不透水面最弱,而实际水源涵养总量最大的是草地,且草地的水源涵养总量远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这说明当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以草地为主。据所学可知年均降水总量大于800mm的区域以林地为主,而年均降水量400-800mm对应的植被为森林草原,年均降水量200-400mm对应的植被为草地,年均降水量0-200mm对应的植被为荒漠,当地以草地为主,所以对应年均降水量应为200mm-400mm之间,符合该范围的只有B选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土地利用类型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13.D    14.A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

【解析】13.由图可知, 盐底辟的深层下渗量为3.3mm/年,两侧没有差别,A错误;年降水量两侧都是350-400mm/年,B错误;降水量相同,由于一侧有土壤覆盖,土壤涵养水源多,因此蒸发强,D正确;有土壤覆盖的一侧,由于水分下渗,地表径流量更小,C错误。故选D。

14.由于盐岩极低的渗透率以及较强的流变性,盐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在盐岩表面,盐溶洞土壤覆盖的一侧,由于土壤存在,流水停留时间长,在水的溶蚀下,发育盐溶洞,另外一侧流水停留时间短,没有发育溶洞,A正确;蒸发量与溶洞形成无关,B错误;形成溶洞的一侧溶解盐输出量小,没有土壤覆盖的一侧溶解盐输出量大,说明溶解盐输出量差异对溶洞形成影响小,C错误;两侧都是岩盐发育的盐底辟,岩性无差异,D错误。故选A。

【点睛】盐底辟构造是由盐岩塑性流动上涌刺穿上覆地层,形成与之不整合接触的一种盐构造样式。盐底辟构造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源盐供给及持续的构造应力,盐底辟构造形态的不同则主要受沉积速率、源盐供给、盐岩的剥蚀和溶解以及伸展和挤压应力环境的影响。    

15.A    16.D

【知识点】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解析】15.实践证明“离开了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茅台镇酿制优质白酒的条件包括引赤水河的优质水源,①正确;       酒发酵过程中糟醅充分与空气接触等独特的生产工艺进行酿造,独特的酿造工艺,②正确;本地糯高粱和有“美酒河”之称的赤水河河水,优质的原料,③正确;市场需求量大、品牌价值高,不是茅台镇独有的条件,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酱香拿铁”在短时间火爆全网的最主要原因是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宣传,通过网上直播等宣传手段扩大了市场,D正确;独特的酱香风味、严格的生产程序和独特的生产工艺、品牌跨界合作不是短时间爆火的原因,ABC错误。故选D。

【点睛】茅台酿造过程中,需要清洁水、空气和当地独特的小气候环境,还需要当地生长的糯高粱作为原料,所以离开这些条件,采用相同工艺也酿不出茅台酒品质的酒来。

17.(1)1200米以下区域:光热条件好,降水少但临近灌溉水源,适宜发展旱作农业;1200~1900米区域:位于地形雨降雨区,水分条件较好,热量适中,可以发展水作农业;1900米以上区域:海拔高,热量条件较差,蒸发弱,水分条件较好,发展林业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维持生态作用。

(2)经济角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可借此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生态角度: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地侵蚀,改善生态环境;社会角度:有助于增加村民收入;提供就业岗位,减少劳动力流失。

(3)强化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网络宣传等途径扩大知名度;加强对从业者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农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西南地区干热河谷”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乡村振兴、康养产业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1)据图2所示,将海拔分为三个高度区间逐一分析,分析的内容角度为水分状况和热量状况,以及与农业土地利用的适宜性:1200米以下区域:因“干热河谷”而光热条件好、降水少,但因临近谷底的灌溉水源,适宜发展旱作农业;1200~1900米区域:位于山腰地带的地形雨降雨区,水分条件较好,热量适中,可以发展水作农业;1900米以上区域:海拔高,热量条件较差,蒸发弱,水分条件较好,适宜发展林业,该处的森林同时还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维持生态的作用。

(2)芒果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可以从产业发展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展开分析。生态效益: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地侵蚀,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打造美丽乡村;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可借此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减少劳动力流失;有助于增加村民收入。

(3)打造“康养之都”的合理化建设,可对接“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地理知识,分别从规范行业标准、完善基础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生态、加强建设的同时还要强化宣传推介、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等方面着眼。规范行业标准:强化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营造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生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强化宣传推介:通过网络宣传等途径扩大知名度;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对从业者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18.(1)扇顶颗粒物较大,扇缘颗粒物较小;扇顶流速较快,流水的搬运作用较强,颗粒物较大;扇缘流速较慢,流水搬运作用较小,颗粒物较小。

(2)植被稀疏;风力强劲;风速受到山脉阻挡,沙石沉积。

(3)导致湿地萎缩,湖区生态环境退化;蓄水量减少,裸地露出,增加当地风沙危害;水体矿化度上升,影响甚至威胁现有水生生物生存;水面减少,对当地局部气候的调节功能减小。

【知识点】河流堆积地貌、风成地貌、要素之间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奥罗格盆地的位置和地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流水地貌、风力沉积物的形成条件、影响湖泊水位变化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山麓冲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当水流从山谷进入平地后,因地面坡度的突然降低,河道展宽,流速下降,所携带的物质就会沉积下来,形成一个扇形的堆积体;流水的沉积具有分选作用,扇顶流速快,搬运作用强,沉积的颗粒物较大,扇缘流速慢,颗粒细小的在此沉积,所以在山麓冲积扇的顶部,沉积的往往是颗粒比较大的物质,而在扇缘地带,沉积的颗粒物比较细小。

(2)根据所学知识,冲积扇剖面中风力沉积物的形成条件主要从沙源条件、风力大小、地形的阻挡等方面分析;气候干旱时,植被少,周边地表裸露,冲积扇沙源丰富;邻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大风遇到戈壁阿尔泰山阻挡,风速减慢,风沙沉积。

(3)湖泊水位下降,导致湿地萎缩,湿地面积减小,湖区生态环境退化;蓄水量减少,原本被湖水覆盖的滩涂露出,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增加当地的风沙危害;水体矿化度上升,水质变差,影响甚至威胁现有水生生物生存;水面减少,蒸发的水汽量减少,对当地局部气候的调节功能减小。

19.(1)青藏高原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青藏高原气温上升幅度大于全球平均值;青藏高原气温波动幅度大于全球平均值。    

(2)冰雪和冻土融化,对太阳辐射反射率减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使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使青藏高原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减小。

【知识点】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分析】本大题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为背景材料,设置2个小题,涉及全球气候变暖、大气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根据青藏高原气温距平变化特征曲线可知青藏高原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对比青藏高原和全球气温距平变化特征曲线的差异可知青藏高原气温上升幅度大于全球平均值,青藏高原气温波动幅度大于全球平均值。

(2)冰雪的反射率高,随着冰雪和冻土融化,对太阳辐射反射率减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使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升高;气温升高,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使青藏高原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减小。

1.《高考地理小专题(自然地理)》获取方法

2.《高考地理小专题(人文地理)》获取方法

3.《高考地理小专题(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自然灾害)》获取方法

4.《高考地理选择题(自然地理)》获取方法

5.《高考地理选择题(人文地理)》获取方法

6.《高考地理选择题(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获取方法

7.《基础地理教程》获取方法

8.《中国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  

9.《世界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

广东省广州市禺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广东省广州市禺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扫一扫上面二维码加入学习吧。

适用对象:高二,高三全体学生,高中地理老师,地理旅游爱好者

部分图文

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探讨之用,如涉及侵权,请留言处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