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熟练使用Math类中的常见方法
能够熟练使用System类中的常见方法
能够理解Object类的常见方法作用
能够熟练使用Objects类的常见方法
能够熟练使用BigInteger类的常见方法
能够熟练使用BigDecimal类的常见方法
tips:了解内容
Math类所在包为java.lang包,因此在使用的时候不需要进行导包。并且Math类被final修饰了,因此该类是不能被继承的。
Math类包含执行基本数字运算的方法,我们可以使用Math类完成基本的数学运算。
要想使用Math类我们就需要先创建该类的对象,那么创建对象就需要借助于构造方法。因此我们就需要首先查看一下API文档,看看API文档中针对Math类有没有提供对应的构造方法。通过API文档来查看
在API文档中没有体现可用的构造方法,因此我们就不能直接通过new关键字去创建Math类的对象。同时我们发现Math类中的方法都是静态的,因此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类名去调用。在Math类中
定义了很多数学运算的方法,但是我们并不可能将所有的方法学习一遍,我们主要学习的就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tips:重点讲解内容
常见方法介绍
我们要学习的Math的常见方法如下所示:
案例演示
接下来我们就来演示一些这些方法的执行效果,如下所示:
运行程序进行测试,控制台输出结果如下:
需求: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一个质数
代码实现:
自幂数,一个n位自然数等于自身各个数位上数字的n次幂之和
举例1:三位数 1^3 + 5^3 + 3^3 = 153
举例2:四位数 1^4 + 6^4 + 3^4 + 4^3 = 1634
如果自幂数是:
一位自幂数,也叫做:独身数
三位自幂数:水仙花数 四位自幂数:四叶玫瑰数
五位自幂数:五角星数 六位自幂数:六合数
七位自幂数:北斗七星数 八位自幂数:八仙数
九位自幂数:九九重阳数 十位自幂数:十全十美数
要求1:统计一共有多少个水仙花数。
要求2:(课后作业)证明没有两位的自幂数。
要求3:(课后作业)分别统计有多少个四叶玫瑰数和五角星数。(答案:都是3个)
要求2:(课后作业)证明没有两位的自幂数。
要求3:(课后作业)分别统计有多少个四叶玫瑰数和五角星数。(答案:都是3个)
tips:了解内容
System类所在包为java.lang包,因此在使用的时候不需要进行导包。并且System类被final修饰了,因此该类是不能被继承的。
System包含了系统操作的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获取当前时间所对应的毫秒值,再比如终止当前JVM等等。
要想使用System类我们就需要先创建该类的对象,那么创建对象就需要借助于构造方法。因此我们就需要首先查看一下API文档,看看API文档中针对System类有没有提供对应的构造方法。通过API文档来
Class Summary内部类或者内部接口的描述)。
tips:重点讲解内容
常见方法介绍
我们要学习的System类中的常见方法如下所示:
案例演示
接下来我们就来通过一些案例演示一下这些方法的特点。
案例1:演示currentTimeMillis方法
运行程序进行测试,控制台的输出结果如下:
获取到当前时间的毫秒值的意义:我们常常来需要统计某一段代码的执行时间。此时我们就可以在执行这段代码之前获取一次时间,在执行完毕以后再次获取一次系统时间,然后计算两个时间的差值,
这个差值就是这段代码执行完毕以后所需要的时间。如下代码所示:
案例2:演示exit方法
运行程序进行测试,控制台输出结果如下:
此时可以看到在控制台只输出了"程序开始了...",由于JVM终止了,因此输出"程序终止了..."这段代码没有被执行。
案例3:演示arraycopy方法
方法参数说明:
代码如下所示:
运行程序进行测试,控制台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通过控制台输出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数组元素的确进行复制了。
使用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完成数组元素的删除操作,如下所示:
运行程序进行测试,控制台的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通过控制台输出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此时多出了一个56元素,此时我们只需要将最后一个位置设置为0即可。如下所示:
运行程序进行测试,控制台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元素"67"已经被删除掉了。67后面的其他元素依次向前进行移动了一位。
arraycopy方法底层细节:
1.如果数据源数组和目的地数组都是基本数据类型,那么两者的类型必须保持一致,否则会报错
2.在拷贝的时候需要考虑数组的长度,如果超出范围也会报错
3.如果数据源数组和目的地数组都是引用数据类型,那么子类类型可以赋值给父类类型
代码示例:
Runtime表示Java中运行时对象,可以获取到程序运行时设计到的一些信息
常见方法介绍
我们要学习的Object类中的常见方法如下所示:
代码示例:
需求:
界面上方按钮默认隐藏
界面中间有一个提示文本和三个按钮
当你的好基友点击中间三个按钮的时候就在N秒之后关机,不同的按钮N的值不一样
任意一个按钮被点击之后,上方了按钮出现。当点击上方按钮之后取消关机任务
tips:重点讲解内容
查看API文档,我们可以看到API文档中关于Object类的定义如下:
Object类所在包是java.lang包。Object 是类层次结构的根,每个类都可以将 Object 作为超类。所有类都直接或者间接的继承自该类;换句话说,该类所具备的方法,其他所有类都继承了。
查看API文档我们可以看到,在Object类中提供了一个无参构造方法,如下所示:
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少去主动的创建Object类的对象,调用其对应的方法。更多的是创建Object类的某个子类对象,然后通过子类对象调用Object类中的方法。
tips:重点讲解内容
常见方法介绍
我们要学习的Object类中的常见方法如下所示:
案例演示
接下来我们就来通过一些案例演示一下这些方法的特点。
案例1:演示toString方法
实现步骤:
创建一个学生类,提供两个成员变量(name , age);并且提供对应的无参构造方法和有参构造方法以及get/set方法
创建一个测试类(ObjectDemo01),在测试类的main方法中去创建学生对象,然后调用该对象的toString方法获取该对象的字符串表现形式,并将结果进行输出
如下所示:
Student类
ObjectDemo01测试类
运行程序进行测试,控制台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为什么控制台输出的结果为:com.itheima.api.system.demo04.Student@3f3afe78; 此时我们可以查看一下Object类中toString方法的源码,如下所示:
其中getClass().getName()对应的结果就是:com.itheima.api.system.demo04.Student;Integer.toHexString(hashCode())对应的结果就是3f3afe78。
我们常常将"com.itheima.api.system.demo04.Student@3f3afe78"这一部分称之为对象的内存地址值。但是一般情况下获取对象的内存地址值没有太大的意义。获取对象的成员变量的字符串拼接形式才
算有意义,怎么实现呢?此时我们就需要在Student类中重写Object的toString方法。我们可以通过idea开发工具进行实现,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在空白处使用快捷键:alt + insert。此时会弹出如下的对话框
选择toString,此时会弹出如下的对话框
同时选择name和age属性,点击OK。此时就会完成toString方法的重写,代码如下所示:
这段代码就是把Student类中的成员变量进行了字符串的拼接。重写完毕以后,再次运行程序,控制台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此时我们就可以清楚的查看Student的成员变量值,因此重写toString方法的意义就是以良好的格式,更方便的展示对象中的属性值
我们再来查看一下如下代码的输出:
运行程序进行测试,控制台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和刚才的输出结果是一致的。那么此时也就证明直接输出一个对象,那么会默认调用对象的toString方法,因此如上代码的等同于如下代码:
因此后期为了方便进行测试,我们常常是通过输出语句直接输出一个对象的名称。
小结:
在通过输出语句输出一个对象时,默认调用的就是toString()方法
输出地址值一般没有意义,我们可以通过重写toString方法去输出对应的成员变量信息(快捷键:atl + insert , 空白处 右键 -> Generate -> 选择toString)
toString方法的作用:以良好的格式,更方便的展示对象中的属性值
一般情况下Jdk所提供的类都会重写Object类中的toString方法
案例2:演示equals方法
实现步骤:
在测试类(ObjectDemo02)的main方法中,创建两个学生对象,然后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同
代码如下所示:
运行程序进行测试,控制台的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因为"=="号比较的是对象的地址值,而我们通过new关键字创建了两个对象,它们的地址值是不相同的。因此比较结果就是false。
我们尝试调用Object类中的equals方法进行比较,代码如下所示:
运行程序进行测试,控制台的输出结果为:
为什么结果还是false呢?我们可以查看一下Object类中equals方法的源码,如下所示:
通过源码我们可以发现默认情况下equals方法比较的也是对象的地址值。比较内存地址值一般情况下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希望比较的是对象的属性,如果两个对象的属性相同,我们认为就是同一个对象;
那么要比较对象的属性,我们就需要在Student类中重写Object类中的equals方法。equals方法的重写,我们也可以使用idea开发工具完成,具体的操作如下所示:
在空白处使用快捷键:alt + insert。此时会弹出如下的对话框
选择equals() and hashCode()方法,此时会弹出如下的对话框
点击next,会弹出如下对话框:
选择neme和age属性点击next,此时就会弹出如下对话框:
取消name和age属性(因为此时选择的是在生成hashCode方法时所涉及到的属性,关于hashCode方法后期再做重点介绍),点击Finish完成生成操作。生成的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如下:
hashCode方法我们暂时使用不到,可以将hashCode方法删除。重写完毕以后运行程序进行测试,控制台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此时equals方法比较的是对象的成员变量值,而s1和s2两个对象的成员变量值都是相同的。因此比较完毕以后的结果就是true。
小结:
默认情况下equals方法比较的是对象的地址值
比较对象的地址值是没有意义的,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重写Object类中的equals方法
案例2:对象克隆
把A对象的属性值完全拷贝给B对象,也叫对象拷贝,对象复制
对象克隆的分类:
深克隆和浅克隆
浅克隆:
不管对象内部的属性是基本数据类型还是引用数据类型,都完全拷贝过来
基本数据类型拷贝过来的是具体的数据,引用数据类型拷贝过来的是地址值。
Object类默认的是浅克隆
深克隆:
基本数据类型拷贝过来,字符串复用,引用数据类型会重新创建新的
代码实现:
tips:了解内容
查看API文档,我们可以看到API文档中关于Objects类的定义如下:
Objects类所在包是在java.util包下,因此在使用的时候需要进行导包。并且Objects类是被final修饰的,因此该类不能被继承。
Objects类提供了一些对象常见操作的方法。比如判断对象是否相等,判断对象是否为null等等。
我们可以发现Objects类中无无参构造方法,因此我们不能使用new关键字去创建Objects的对象。同时我们可以发现Objects类中所提供的方法都是静态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类名直接去调用这些方法。
tips:重点讲解内容
常见方法介绍
我们要重点学习的Objects类中的常见方法如下所示:
我们要了解的Objects类中的常见方法如下所示:
上述方法中的T可以理解为是Object类型。
案例演示
接下来我们就来通过一些案例演示一下Objects类中的这些方法特点。
案例1:演示重点学习方法
实现步骤:
创建一个学生类,提供两个成员变量(name , age);并且提供对应的无参构造方法和有参构造方法以及get/set方法,并且重写toString方法和equals方法
创建一个测试类(ObjectsDemo01), 在该类中编写测试代码
如下所示:
Student类
ObjectsDemo01测试类
案例2:演示需要了解的方法
注:了解性的方法可以可以作为扩展视频进行下发。
平时在存储整数的时候,Java中默认是int类型,int类型有取值范围:-2147483648 ~ 2147483647。如果数字过大,我们可以使用long类型,但是如果long类型也表示不下怎么办呢?
就需要用到BigInteger,可以理解为:大的整数。
有多大呢?理论上最大到42亿的21亿次方
基本上在内存撑爆之前,都无法达到这个上限。
查看API文档,我们可以看到API文档中关于BigInteger类的定义如下:
BigInteger所在包是在java.math包下,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导包。我们可以使用BigInteger类进行大整数的计算
构造方法
构造方法小结:
如果BigInteger表示的数字没有超出long的范围,可以用静态方法获取。
如果BigInteger表示的超出long的范围,可以用构造方法获取。
对象一旦创建,BigInteger内部记录的值不能发生改变。
只要进行计算都会产生一个新的BigInteger对象
常见成员方法
BigDecimal类中使用最多的还是提供的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如下:
代码实现:
对于计算机而言,其实是没有数据类型的概念的,都是0101010101,数据类型是编程语言自己规定的,所以在实际存储的时候,先把具体的数字变成二进制,每32个bit为一组,存储在数组中。
数组中最多能存储元素个数:21亿多
数组中每一位能表示的数字:42亿多
理论上,BigInteger能表示的最大数字为:42亿的21亿次方。
但是还没到这个数字,电脑的内存就会撑爆,所以一般认为BigInteger是无限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如下程序的执行结果:
这段代码比较简单,就是计算0.09和0.01之和,并且将其结果在控制台进行输出。那么按照我们的想法在控制台输出的结果应该为0.1。那么实际的运行结果是什么呢?我们来运行一下程序,控制台的输出
结果如下所示:
这样的结果其实就是一个丢失精度的结果。为什么会产生精度丢失呢?
在使用float或者double类型的数据在进行数学运算的时候,很有可能会产生精度丢失问题。我们都知道计算机底层在进行运算的时候,使用的都是二进制数据; 当我们在程序中写了一个十进制数据 ,在
进行运算的时候,计算机会将这个十进制数据转换成二进制数据,然后再进行运算,计算完毕以后计算机会把运算的结果再转换成十进制数据给我们展示; 如果我们使用的是整数类型的数据进行计算,那
么在把十进制数据转换成二进制数据的时候不会存在精度问题; 如果我们的数据是一个浮点类型的数据,有的时候计算机并不会将这个数据完全转换成一个二进制数据,而是将这个将其转换成一个无限的
趋近于这个十进数的二进制数据; 这样使用一个不太准确的数据进行运算的时候, 最终就会造成精度丢失;为了提高精度,Java就给我们提供了BigDecimal供我们进行数据运算。
查看API文档,我们可以看到API文档中关于BigDecimal类的定义如下:
BigDecimal所在包是在java.math包下,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导包。我们可以使用BigDecimal类进行更加精准的数据计算。
构造方法
要用BigDecimal类,那么就需要首先学习一下如何去创建BigDecimal的对象。通过查看API文档,我们可以发现Jdk中针对BigDecimal类提供了很多的构造方法,但是最常用的构造方法是:
了解完常见的构造方法以后,我们接下来就重点介绍一下常见的成员方法。
常见成员方法
BigDecimal类中使用最多的还是提供的进行四则运算的方法,如下:
接下来我们就来通过一些案例演示一下这些成员方法的使用。
案例1:演示基本的四则运算
代码如下所示:
运行程序进行测试,控制台输出结果如下:
此时我们可以看到使用BigDecimal类来完成浮点数的计算不会存在损失精度的问题。
案例2:演示除法的特殊情况
如果使用BigDecimal类型的数据进行除法运算的时候,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那么就会报错:ArithmeticException。 如下代码所示:
运行程序进行测试,控制台输出结果如下所示:
针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此时我们就需要使用到BigDecimal类中另外一个divide方法,如下所示:
上述divide方法参数说明:
接下来我们就来演示一下这些取舍模式,代码如下所示:
小结:后期在进行两个数的除法运算的时候,我们常常使用的是可以设置取舍模式的divide方法。
把数据看成字符串,遍历得到里面的每一个字符,把这些字符在ASCII码表上的值,都存储到数组中。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www.bhha.com.cn/news/3318.html
下一篇
2024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