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第一批用上苹果 AI 的人,已经后悔了

第一批用上苹果 AI 的人,已经后悔了

起猛了,我们还没用上苹果智能呢,已经有用户想关掉它了。

最近,苹果智能正在经受争议——英国广播公司 BBC 愤怒地向苹果投诉 " 摘要 " 功能,相关机构甚至站出来喊话苹果干脆弃用这个功能。原因是 " 摘要 " 不止一次将新闻 App 推送的消息错误总结,然后大剌剌地推送给用户。

莫名其妙地,好好的谋杀案嫌疑人在 " 摘要 " 里 " 被自杀 " 了,刚被签发逮捕令的以色列总理则直接被 " 摘要 "" 逮捕 " 了。似乎苹果智能并不是在总结,而是在发预言,怪吓人的。

网上甚至已经出现了手把手教用户关闭苹果智能的文章。

被寄予厚望的苹果智能还没在全球铺开,怎么这就翻车了?

与此同时,在等待苹果智能的中国市场,突然有多个关于苹果和某公司讨论合作的消息冒出来,除了百度之外,还有腾讯、字节、月之暗面等多家公司。

眼瞅着 2024 年快过去了,苹果似乎突然开始 " 货比三家 "。

苹果智能到底做了什么 " 恶 ",竟然让用户都想一关了之?

出问题的是苹果智能的 " 摘要 " 功能。

" 摘要 " 的初衷还是很好的:一段时间不看手机,点亮的时候发现弹窗已经叠叠乐了,瞬间就让人被信息淹没,根本看不到重点,也很难从弹窗当中捕捉最重要的那些信息。

最近的一个重大 " 翻车 " 事故,是 " 摘要 " 错误地总结了一则 BBC 的新闻,给用户推送的弹窗里总结道 " 路易吉 · 曼乔尼用枪自尽 " ——路易吉 · 曼乔尼(Luigi Mangione)正是引起轰动的 " 美国最大保险公司 CEO 被当街射杀 " 的嫌疑人,已经被逮捕,面临一级谋杀的指控。

全美都在关注这个案子,不少人认为家境优渥、外表俊朗的曼乔尼是一个 " 为民除害 " 的 " 英雄 "。他的事迹甚至远播海外,在国内的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也都能看到这个事件的进展。

这个事件还在发酵中,已经有相关组织要求苹果弃用 " 摘要 " 功能:" 人工智能是概率机器,事实不能通过掷骰子来决定。"这话掷地有声,苹果目前尚未作出回应。

实际上,苹果智能的摘要之前就被用户发现会产生一些错误,只不过事情都没有闹这么大,更多是让人觉得啼笑皆非。

我们笑得出来,苹果可笑不出来。

从今年苹果在 AI 方面快进一般的动作,就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焦虑。

2 月,苹果解散坚持了十年的造车项目,被传加码 AI。6 月,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就在 WWDC 上完成了首秀。10 月,苹果推出 iOS 18.1,苹果智能第一组功能在部分地区正式上线。随后,苹果推送 iOS 18.2、macOS Sequoia 15.2、iPadOS 18.2,为苹果智能新增了一批功能,并且还正式引入了 ChatGPT 做 " 外援 "。

对一向追求 " 完美主义 " 的苹果公司来说,没有哪个大动作落地得如此之迅猛。

苹果需要 iPhone 有更多魅力,而 AI 是当下必走的一条路。回望苹果智能在 WWDC 首秀的前一个月,苹果发布 2024 财年第二财季财报,iPhone 收入同比下降 10%。一向收入占比过半的核心硬件,这下却成了拖累收入的一个主要因素。

当 10 月底苹果最新财报发布时,人们发现 iPhone 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5.5%,库克专门强调 iPhone 16 的初期销售较 iPhone 15 更为强劲,且 iOS 18.1 的升级意愿是去年 iOS 17.1 的两倍,而主要功臣正是苹果智能。

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就在本月,摩根大通一位分析师发布报告称,结合 Wave7Research 对 10 月和 11 月美国运营商手机销量的调查,截至目前,iPhone 16 在美国的销量低于 iPhone 15。

苹果智能究竟是不是已经提振了 iPhone 的销售,成了一个谜团。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苹果依然寄希望于它。而苹果智能的后续表现就显得至关重要,很明显,目前 " 摘要 " 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对苹果来说是一件糟心事。

在 8 月的时候,一位 Reddit 用户发布了一些关于苹果智能的底层代码,媒体 The Verge 也验证了这个消息。有意思的是,代码中居然有很多内容是直接对 AI 发出的 " 夸夸 " 和 " 鼓励 ",如 " 你是一个有用的邮件助手 "" 你擅长总结信息 "。

没有关系,还有外援。

根据苹果发布的文档,苹果智能背后的模型其实有三层:第一层是自研端侧模型(Apple On-Device),这是一个拥有 30 亿参数的小模型。第二层是自研云端巨擘(Apple Server),是基于服务器的更大的语言模型。第三层则是 " 外援 ",即外部模型。目前苹果已经确定的合作商是 OpenAI,ChatGPT 已经正式登陆 iPhone。

目前正处在争议中的 " 摘要 ",正是苹果自研模型所驱动的功能之一。

目前已经可以使用苹果智能的设备,在需要实现更复杂的 AI 功能且获得用户同意后,可以调用 GPT 接口。也就是 OpenAI 前不久在直播当中所说的,现在 iPhone 可以一键呼出 ChatGPT。

内部模型实现的功能犯了错,在这个当口,外援就更加重要,至少不能再给苹果智能添更多麻烦。

而在中国市场,苹果似乎开始 " 货比三家 "。

过去的几个月,外界普遍认为,苹果在中国上线苹果智能时,会选择百度作为合作方。但是就在最近一周,不断有苹果在和其他公司接触的消息传出。

结合更早前的传闻,目前已经有至少 6 家公司被传和苹果谈判,包括百度、阿里巴巴、百川智能、字节跳动、月之暗面、腾讯。

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颓势已经很明显,并且已经开始进行降价和促销活动。Counterpoint 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iPhone 已经跌出了前五名。这是在 2009 年苹果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

从财报中也能看到迹象,第三季度苹果在大中华区的营收同比下降 6.5%。

在中国市场注入苹果智能是挽救颓势很关键的一步。那头正在经历争议,这头尚有时间,谨慎一些、精挑细选总是没坏处的。

至于明年苹果智能如果真的登陆国行设备,是提振业绩,还是提供互联网热梗,只能等着看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字母榜,作者:毕安娣

最新文章